維生素D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,也是一種類固醇激素。

透過陽光 UVB 照射 或飲食中添加入植物(菇蕈類)、動物食品(深海魚)、和保健品補充劑例如:維生素D2(Ergocalciferol)、維生素D3(Cholecalciferol),皆可獲得維生素D。
皮膚中的角質細胞(Keratinocytes)經由 UVB 光學反應將 7-脫氫膽固醇(7-DHC) 轉化為非活性維生素D3。
接著非活性的維生素D3(包括飲食中攝入的D2、D3)皆被轉運到肝臟,在肝臟經歷第一次羥基化形成 25 (OH)D3, 最後在腎臟第二次羥基化才產生活化型態的維生素D3(Calciferol)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正常的骨細胞間代謝是一種動態平衡,由破骨和造骨兩類細胞維持。
造骨細胞(Osteoclast)負責新生骨質礦化,骨形成後骨頭會有堅硬的結構;破骨細胞(Osteoblast)是一種多核巨細胞可溶解和分解骨質,將蓋釋放至血液中供身體細胞利用,稱為骨吸收。
骨形成和骨吸收兩個作用達到平衡,可重塑骨骼的強度,避免骨質疏鬆症。
約 30 歲時,骨本是最大值,這時體內的造骨細胞多過於破骨細胞;約30 歲後破骨細胞功能強過於造骨細胞,尤其更年期的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低下,更會流失骨本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肝臟製造膽酸,膽酸經由輸膽管送至膽囊;膽囊主要的工作是儲存和濃縮膽酸。
在日常裡,我們需要大量又高濃縮的膽酸幫忙消化食物。
失去了膽囊後,沒有被濃縮的膽酸微量直接滴進入腸道, 消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。
其實失去膽囊後不僅是膽酸功能受到影響,更應該去瞭解和處理造成膽囊發炎的原因;否則發炎的來源依舊存在,未來仍可造成其他地方的發炎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尿病患伴隨菌叢失調,糖加壞菌在腸道內發酵會有內源性的酒精。

體內的酒精濃度會破壞腸道上皮細胞,促進肝臟發炎。
大量的糖加上壞菌的發酵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即使不喝酒,也很容易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(non-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, NAFLD)、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(non-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, NASH)發生的原因。

References: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脂肪肝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肝臟內脂肪(主要是三酸甘油酯)含量超過全肝重量的 5%,也有專家學者以肝組織切片顯示,超過10%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來定義。
可區分酒精性脂肪肝炎(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, AFLD),主要是長期飲酒引起,另一種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(Non-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, NAFLD),患者無喝酒過量的病史。

一般來說以肥胖大肚楠身形有較高機率得到脂肪肝,但診斷是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評估為主。
我們提過肥胖是一種慢性發炎(https://reurl.cc/1XR97W),發炎中的肝細胞會釋出 TNF、IL-6、IL-1 等細胞激素,細胞激素不僅改變腸道上皮細胞通透性,也讓血腦障壁通透性改變;這些改變皆會加速發炎造成其他的疾病,例如:腸躁症、肝昏迷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究竟是慢性發炎造成肥胖還是肥胖造成慢性發炎,有點類似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。
不過能推測的是,慢性發炎會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,身體為了提升抵抗力會大量囤積脂肪,以提供身體能量。
脂肪細胞是導致發炎無法停止的原因之一。而且脂肪細胞越大,生產力就越強,能釋放更多的物質,其中某些物質就能加速發炎反應。
舉例,脂肪細胞釋出大量的雌激素,長期下來男性的乳腺被刺激而增大乳房,會有男性女乳症的現象;女性則有機會出現月經週期失調以及婦科相關疾病問題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回我們提到血清素對人體的作用和益處。 今天再更深入探討血清素的前驅物該如何順利轉成色胺酸
由於血清素口服吸收不易,活性型態難以穿越血腦障壁(blood–brain barrier, BBB),一般來說,會藉由色胺酸(Tryphon, Tph)作為前驅物來補充。
今天要聊的就是色胺酸。

色胺酸負責生成前驅物 5-HTP,然後透過脫羧酶將其快速轉化為血清素,血清素可作為神經傳導物質,調控中樞神經的神經元、加強腸道蠕動功能、幫助消化功能、調控血壓、參與血小板聚集、提升抵抗力、抗念珠菌感染,對於情緒調節包括憂鬱、焦慮等有很大益處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血清素(Serotonin, 5HT)是人體的神經傳導物質,在中樞神經(CNS)、周邊神經(PNS)和腸神經系統(ENS)發揮重要的作用。

血清素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的神經元、加強腸道蠕動功能、幫助消化功能、調控血壓、參與血小板聚集,對於情緒調節包括憂鬱、焦慮等,有很大的幫助。

與神經系統相當有關聯性的血清素,竟然在人體中的胃腸道佔了90%,約只有 10% 位於中樞神經系統。 而且,腸道中的腸嗜鉻細胞(enterochromaffin cells, EC cell)是血清素的分泌細胞,這足以說明人體內血清素的含量與腸嗜鉻細胞有極大的關聯。

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,血清素轉運蛋白 (Specialized serotonin transporter, SERT) ,它能吸收並輸送血液中的血清素,將其儲存在血小板的厚顆粒中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攝入果糖後,果糖經由腸道細胞代謝。
小腸中的轉運蛋白 Glut5(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member 5)參與果糖的運輸,將果糖送進腸肝循環之中。
高果糖飲食中的果糖會破壞腸道內皮細胞的緊密連接蛋白,破壞腸道屏障,造成腸漏引起發炎物質滲漏,如:內毒素。
內毒素等會激發 NF-κB 發炎路徑,並誘導 TNF-α、IL-1、IL-6 分泌,細胞激素的氧化壓力誘導肝細胞組織發炎和纖維化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胰島素是一種能降血糖的荷爾蒙,維持血糖在100mg/dl。
身體拼命維持血糖在100mg/dl,是因為太多的糖在血液中對身體是有傷害。

長期血糖過高會有糖尿病、神經病變、視神經受損嚴重失明、心臟病、中風、發炎、內臟脂肪過高(脂肪肝)、阿茲海默症、癌症等嚴重傷害。

身體會先禮用的能量來源有:醣類、脂肪、蛋白質。

文章標籤

艾瑪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